不过转眼之间,就彻底化作一滩灰烬,而红莲业火中也带上一点金色。李察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研究现,红莲业火吞噬欲望血肉越多,其威力就越强,若是能一直成长下去,说不定真能成长为传说中焚烧万物的红莲业火。
灵光闪烁,缚魂术瞬间动,诚惠和尚的神魂直接被困住,紧接着就是一道金光直接将其打碎。
灵魂之力被其直接禁锢在一枚魔法宝石中,只剩下最后一点灵魂核心投入轮回。
熟练的将这些事情做完,李察又直接使用时光之力将周围环境恢复原状,这才转身离开。
李察一来一回花费的时间不过一刻钟,没有任何人察觉。此时的大周军营中井然有序,很多人都在养精蓄锐,准备明天战场搏杀。
伴随着时间推移,特别是凤凰降世的出现,周军士气越高涨,仗打的也越来越顺。契丹人原本指望本愿出手也被挫败。
除非出现什么天灾人祸,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了。
接下来的时间,李察没有在关注战场,而是继续编纂书籍。古典时代的农业国家想要兴盛并不难,历朝开国时期的政策只要稳定推行二十年基本上就能兴盛。
汉唐皆是如此。
但是想要让国家长期兴旺,这就不容易了。开国时期,基本上都是战乱平定,人口大量减少,土地众多,这个时候只要做好均田和与民生息,天下就会恢复。
这是因为当时天下人口不足,田亩众多,即便是那些世家贵族占据大量资源,剩下的也能够让百姓壮大。但是当经过几十年展之后,人口繁盛,土地就开始出现渐渐不够了。
而各种矛盾也就开始在这一阶段爆。
是以前没有矛盾吗?并不是,只不过是以前蛋糕足够大,所有的矛盾都被掩盖下去了。而到了现在,蛋糕还是这么大,分蛋糕的人却多了,矛盾自然是掩盖不住了。
在古典农耕文明中,想要让国家一直繁荣富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毕竟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矛盾,士族门阀和寒门之间的矛盾,士族门阀和朝廷之间的矛盾等等,这些矛盾会一点一点积累,最后再爆出来。
即便是朝廷意识到了问题,想要改革变法也会困难重重。数千年来,在中国古代唯一一次变法成功并延续下来的就只有当年的商鞅变法。
在商演变法之后,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变法,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。即便是前面成功了,但是到了后面变法之人死后,立刻就会人亡政息。
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反对变法的力量强大,同时作为皇帝的人心智不坚定。
李察并不觉得他制定的东西后人会遵守,要知道朱元璋制定了条条框框的制度,并且写道祖制不许修改,结果呢?
他所谓的祖制完全成了一个笑话,成了政治工具,任何想要改革的人,他们都会用祖制来反对,而他们自己却完全不在意祖制。
朱元璋的祖制非但没有稳固国家,反倒是成了别有用心者的武器。
李察书写这些书籍,只是想要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,给后面那些想要变法革新的人留下一份变法指南。
就在李察编纂书籍的时候,周国大军开始和契丹人进行决战,这段时间以来,周军连战连捷,再加上凤凰祥瑞的出现,个个奋勇当先,契丹人完全不是对手。
面对这种情况,契丹人,只能不断后退。虽然这个时期的契丹人已经开始向国家转变了,但是一直到辽国灭亡,契丹人中各个部落依旧是存在的。
所以在战场之上,一旦出现败阵,各个部族的士兵就会出现争相逃命,让其他人殿后的事情。因为他们很清楚了,如果本部族的实力够强大,就会在国家中占据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。而一旦实力受损,他们的话语权就会降低。
而现在战场上的在连战连败的情况下,各部将领自然是各有各的打算。
于是一场撤退很快就演变成了溃败,郭荣看到这个情况后,立刻下令追击,周国精锐大军开始对辽国展开追击战。
辽国虽然有大量骑兵,但是周国同样也有骑兵,追逃之下,契丹人再没有反击的机会了。
数万大军溃败,死伤惨重,燕云十六州幽州、蓟州等重镇在看到契丹人大败溃逃之后,也纷纷开城投降。短短三个月时间,燕云十六州被郭荣一战收复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