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母抱着儿子痛哭了好一会,直到宋远桥看不下去了,把两人给分开。宋母虽然没抱着儿子,但是手也没松开,还是紧紧的拉着他。宋远桥看妻子这个样子,也觉得今天是没法谈事了。就让大伙回去休息,明天再叙旧。可是到了第二天,一大早的天还没亮,宋青书就开始处理政务。接着还要跟着老师们学习治国之道。直到中午休息吃饭时间,这才有了空,跟家人说说话。宋清宁表示深刻的同情,这皇帝可真不是人做的。宋远桥夫妻俩问了宋青书对婚事的想法,又说了自己的打算。意见达成一致,宋母就去收拾东西,又让人递上拜帖,准备着明天一早就去拜访蓝氏,请她做媒。蓝氏很热情的招待宋母,这可是未来的太后,能来拜访自己,真是很尊重他们这些一起打江山的人了。这样的行为,也许在以往的皇室看来,是自降身份。但是现在是武侠世界,大伙都有些不拘小节,而且在他们看来,这是很义气的行为。让他们更加安心了,对于以后成事之后,皇帝最爱做的卸磨杀驴的事情,他们也稍稍安心了些。蓝氏很痛快的答应下来,笑着说保证把事情办好。郎有情妾有意,这事亲事很快就定了下来。考虑到两人的年龄不小了,成亲的日子并没有往后拖,定下了半年后的十月。不过小两口商定好了,成亲后,马秀英的大将军职位也不辞去,以后的战事她还要参加的。由于时间比较赶,所以宋远桥决定就留下来,等办完婚事再回去。宋清宁无事可做,就跟着宋青书去蹭客。这让那些大儒们内心有些不安,总怀疑宋清宁是不是想要夺取皇位。不怪他们多想,谁让火炮这些大杀器都是宋清宁带头研究的呢?而且他们也听说,这位首领的姐姐不仅武功高强,而且手上的技术秘方很多,军队里用的钢铁就是她研究出来的。还会医术,药方有毒方也有,察罕帖木儿死亡的那场战役,就是因为她用药迷倒了元军的士兵,才救回了被当做人质的百姓,使得那场战役轻松取胜。这样的人物来听他们教授皇帝治国的课,怎么让他们不多想?宋清宁一开始还没觉得,跟着上了几天的课,老师们越来越明显的情绪变化,让她想不知道都难。宋青书还很不高兴老师们的这些想法,宋清宁却觉得没什么,人之常情罢了。于是宋清宁干脆就不去了,没事就带着宋母,母女两个上街逛街,或者去看看民生。毕竟是刚建立的政权,士兵们又被约束着,不许打扰百姓。现在的汴梁还是很繁荣的,百姓安居乐业,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一片生机勃勃。宋清宁以前就没少给宋青书读史书,说过各个朝代能成功建立的原因。这些大儒老师们教导国君,历史也是必讲的。所以,现在的小朝廷管理下的汴梁真的是很不错。人们心中没有戾气,一片祥和,都没什么案子要办。这样的环境让宋清宁待的很舒服,几乎每天都要出门来逛逛。不过时间一长,她觉得这里的科技水平太落后了,影响了自己享受。决定找几个人,指导他们发展一下工业。于是之后的日子,宋清宁就不再是随意乱逛了。而是有目的的去寻找有天赋的年轻人,只有年轻人还没有被定性,才能接受她的新思想。到也遇到了两个小学徒,看着挺机灵的,不过可惜,他们都是别人的徒弟,不会轻易改投他人。宋清宁觉得自己找错了方向,哪能想着去挖别人的墙角呢?太不道德了。接着立马转换了方向,她记得俞岱岩说过,每个城镇中都有专门的慈幼院,里面都是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。宋清宁打算从这些孩子入手,就找到了慈幼院,还给慈幼院捐了一笔物资。宋清宁去的是城南的一家慈幼院,院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罗婆婆。罗婆婆也是个苦命人,年轻时嫁的丈夫被拉去服徭役,结果因为吃的差,活太累,意外掉到水里淹死了。婆家觉得是她克死了丈夫,整天对她打骂,不给吃的,还要干很多的活。娘家太穷,她出嫁时,聘礼都留下了,自觉低亲家一头,从来不敢给她做主。后来公婆死了,她的年龄也大了,也不想再嫁人,无处可去的她就想跳河自尽。然后被原先慈幼院的院长救下,收留了她,让她在这里做事,后来,老院长也没了,她还继续留在这里照顾这里的孩子。其实这个时代,像她这样的苦命人还有很多很多。因为自己没有孩子的原因,罗婆婆对这里的孩子特别好。教他们怎么生存,把自己的手艺教给他们。这里的孩子,从小就要学会挖野菜,抓鱼摸虾,会做衣服做饭。大些的孩子还会上山砍柴回来卖,会给城里的商户们挑水浆洗衣服挣钱,真的是被教的很好。宋清宁来了以后就给他们上课,教他们认字,算术。还有木工、编织等手工活,看看他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。过了一个月,宋清宁就选定了几个人,三男五女。这几个人都很机灵,学东西很快,宋清宁挺满意的。但是宋清宁也没放弃别的孩子,还是继续教他们读书识字。只是在此之余,给那几个孩子加重了课业,重点培养。几个孩子也很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,都很努力。宋青书得知了姐姐的想法,也很支持。其实汉人对于发展创造还是很支持的,不像外族那样,为了阻止汉人发展起来,推翻他们的政权,拼命打压。宋清宁把心思重点放在几人身上之后,之前发现的几个其他方面的苗子她就教导不过来了。为了孩子们能有个好未来,宋清宁又找了一些别的老师来教导他们。比如擅长针线的,就找了绣娘来教导他们裁布做衣。:()快穿之一生平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