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际小说

天际小说>房车环游记第40集 > 第401章 阿合奇县别迭里山口(第1页)

第401章 阿合奇县别迭里山口(第1页)

几人回到停车的地方时,吾曲村的几个孩子围在他们的房车旁看稀奇。其中一个半大的孩子告诉他们在,这个古城不好玩,到吾曲村来玩的游客,都是去这村里的“小木孜都克景区”,那里有雪山草原、云天林海、木屋白毡,风景优美,被称为“东方小瑞士”呢。本来虎永刚给他说得还有些心动,但一听说“东方小瑞士”这样的名号,就十分的反感,坚决不进去了。刘伟民说:“不去就不去吧,估计在这219国道边上,也能看到个大概。”宁静忽然提议说:“要不去看看木孜力克岩画吧。”“呃~可以啊。”虎永刚来了兴致,忙问道,“在什么地方?主要是什么内容?”宁静说:“在这里东南方向的木孜力克沟,大约还有20公里。按照度娘的介绍,岩画刻在一块白色石英石的平整岩面上,表现的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。不过岩画不大,只有一块,面积大约3平方米,画中有15人。其中有成人、有小孩,有男人、有女人;另外岩画中还有毡房、畜群。”刘太一听,就不想去,“跑20公里路,就只为了看一块只有3个平方的岩画,有意思吗?我看还是不去了吧。”虎永刚笑笑,“行,不去就不去吧,反正我们一路上看过很多岩画了。”车子沿着219国道往东走,果然正如刘伟民所说,远远的可以看到那所谓“东方小瑞士”的风景。快到库兰萨日克乡时,219国道两边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沙棘林,绵延10余公里,蔚为壮观。过了库兰萨日克乡政府所在地,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簇簇、一片片通风摇曳、婀娜多姿的沙棘。红红的沙棘果挂满枝头,粒粒如珍珠、似玛瑙,殷红似火,如云似霓。让人感受到沙棘林火一样的生命力,仿佛身体和灵魂都已经融入在这“琉璃世界,白雪红梅”的意境之中了!出了库兰萨日克乡,就进入了乌什县境内。这时,路边出现了一个岔路口,路牌指示,往北可以前往别迭里山口。对于这个别迭里山口,虎永刚的印象深刻。无数次历史事件,在这里上演;多少位着名人物经此往来。西汉名将陈汤率领数万大军,就是通过别迭里山口翻越天山,千里追剿北匈奴,“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!”的名言,便出于此处。当他提出要去看看时,刘伟民大力赞同。过去也就20多公里的路程,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。路上自然少不了边防检查站,让他们惊奇的是,这里的边防军居然是骑兵!到了才知道,那里还有一个别跌里口岸,对面就是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的巴尔斯罕,但是两边都不通关。而别跌里山口属于天山南脉东段,海拔4284米,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通道。山体呈南北走向,两侧山峰耸立,地势险峻,表层大多是风化石。上山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,据说是有九十九道拐,龙盘虎踞,期间天气极端多变,多飞沙走石,夏季也常见六月飞雪。从别迭里山口走过去,是吉尔吉斯斯坦的边境小城伊什提克,就是“西域三十六古国”中乌孙王国的首府赤谷城,也是汉代解忧公主生活过的地方。【不是成猫按:解忧公主(公元前120年—前49年),西汉时期下嫁西域乌孙国的公主,她是?汉高帝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,也是“?七国之乱”发动者之一?刘戊的孙女。她的一生经历了?汉武帝、?汉昭帝、?汉宣帝三朝,是位具有历史影响的人物。解忧公主作为和亲公主,她的远嫁不仅巩固了汉朝与乌孙的联盟,也为西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。她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,成为历史上一段佳话。解忧公主在乌孙期间,积极传播汉朝文化,促进了汉朝与乌孙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。她的子女也多才多艺,为乌孙国的兴旺发达和西域各国倾向汉朝、反抗匈奴贵族的奴役、谋求和平共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。】从伊什提克再向西,就是“西域四镇”之一的碎叶城,那里的唐代着名诗人李白的出生地。诗仙也是从别迭里山口走向中原,从此“斗酒诗百篇”。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亲率随从,也是经别迭里山口由中亚前往印度取经。据他描述从此翻越的情形,是这样的:葱岭的北端,险峻陡峭,直插云霄,冰雪终年不化,积而为凌,经过板口的寒风凛冽、沙石、暴龙(即雪崩)。七日之后,方始出山,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,牛马逾甚。此外还有张骞、班超等,都是骑着马、牵驼途经此地……历史的驼铃现已渐行渐远,风尘万里,昔日繁华的西域古道已湮没于风烟黄沙,但别迭里山口的驼声仍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。往回走的时候,刘伟民忽然感叹一句,“当年若不是左宗棠收复了南疆八城,只怕咱们现在到这里来,就不是边防通行证这么简单了,可能要用护照了!”虎永刚笑道:“那可能你就来不了了。”走没多远,路边高坡上出现一个土石堆,下面有一块白色牌子,上有黑字写着:“别迭里烽燧。”据牌子背面文字介绍,这是一处东汉烽燧、古代军事遗址。一旦有情况发生,这里点起烽火,东可给乌什报信,西可与吾曲联络,三方均可互通信息,是一个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烽火台。眼前的烽燧是一个梯形的残体,底部宽,顶部窄,高约有10米。据说该烽燧为两次修筑,最开始建于东汉年代。原筑为夯土,层厚15~20厘米,夯土间夹有木头层和柴枝层;木头直径8~12厘米,层与层间距10~15厘米。第二次修筑是在唐代,在原烽燧四周用卵石垒砌,周边用长卵石垒砌,进行加固,卵石间填有小砾石和土。现在的烽火台上还有火烧的痕迹,那是木柴与狼粪燃烧留下的。听路过的牧民讲,这里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,也不知是真是假……:()房车环游记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