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茂对此心知肚明,却故作不知,偶尔开门,只留下一句“心意领了,但得看你们的造化”便关门谢客。他深知,这些贿赂不仅是对他权力的认可,更是他手中可用于操控后宫局势的棋子。他开始暗中筛选,挑选那些姿色出众、才艺过人者,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推荐给曹髦,以此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,同时也享受着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快感。
…………
次日清晨,阳光透过云层,温柔地洒在魏国的都城洛阳之上,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。承明殿内,曹髦身着龙袍,端坐在龙椅之上,神情专注而严肃,正与尚书令王经和侍中范桀一同商讨着国家大事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,以及三人时而低沉、时而激昂的讨论声,整个大殿显得既庄重又充满活力。
王经手持一份奏折,正就近期边疆的粮草补给问题向曹髦汇报,而范桀则在一旁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,三人你来我往,讨论得热火朝天。正当议题逐渐深入,似乎即将达成共识之时,殿门突然被轻轻推开,内侍杨茂快步走了进来,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喜悦与紧张。
“陛下,好消息!诸葛诞大人已于辰时顺利抵达洛阳城,现正于城外驿站稍作休整。”杨茂的声音清晰而有力,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。
曹髦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他轻轻拍了拍龙椅的扶手,似乎是对这一消息感到十分满意。“好,诸葛诞来得正是时候。”他转头看向杨茂,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,“你即刻前去传朕的旨意,让诸葛将军不必过于劳累,午后稍作休息,便可入宫觐见。”
杨茂闻言,连忙躬身行礼,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:“遵旨,奴婢这就去办。”说完,他转身退出了承明殿,脚步轻快,显然对能够传递如此重要的消息感到荣幸。
王经和范桀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几分赞许与期待。诸葛诞的到来,无疑对于稳定朝局、筹划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两人继续与曹髦讨论着未尽的政务,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份轻松与期待,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更快了一些。
随着杨茂的离开,承明殿内的气氛略微缓和,讨论的话题也逐渐转向了更为长远的战略考量。曹髦的目光在王经与范桀之间流转,显然对两位重臣的意见极为重视。
范桀轻咳一声,目光炯炯有神,似乎已有了成熟的计策。“陛下,臣有一言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谨慎,却也难掩其中的坚决。
曹髦微微一笑,鼓励道:“范卿但说无妨,朕洗耳恭听。”
范桀点了点头,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:“陛下,诸葛诞是我们手中的一张重要王牌。他手握重兵,且在东吴方面有着不俗的影响力,此乃我魏国之大幸。臣斗胆提议,不如让诸葛诞领原本属于司马昭的一部分兵马前往合肥,以此牵制东吴的动向。而原来驻守寿春的兵马,则可调动至洛阳附近,这样一来,既能加强京畿的防御,又能在关键时刻让陛下您牢牢掌握住兵权。”
王经闻言,眉头微皱,似乎在权衡这一提议的利弊。片刻之后,他缓缓开口:“范大夫之策,确有深意。不过,此举是否会引起他的不满?毕竟,调动兵马之事非同小可,稍有不慎,便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疑与动荡。”
范桀早已料到会有此问,从容答道:“彦纬所虑极是,但正因如此,我们才需更加谨慎地布局。陛下可先行颁布旨意,以加强边疆防御为由,对兵马进行适度调整。同时,暗中派遣亲信前往各地,确保兵马调动过程中的稳定。”
曹髦听后,眉头紧锁,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忧虑,他缓缓转向范桀,声音低沉而坚定:“范卿,若诸葛诞对此有所不满,乃至公然反抗,又当如何是好?毕竟,他乃是国家重臣,忠诚与否,朕心中还是有数的。”
范桀闻言,面上并无半点波澜,他缓缓起身,步伐稳健地走到大殿中央,目光如炬,似乎早已胸有成竹。“陛下,此事不难解决。臣有一计,可保万无一失。陛下可先命成济将军率领一队精干侍卫,在宫中的隐秘廊下埋伏。若诸葛诞大人对旨意无异议,自然皆大欢喜;倘若他心有不甘,妄图抗旨,陛下只需轻轻一声令下,成济将军便可立时将他及其党羽擒下,必要时,可就地正法,以儆效尤。”
说到这里,范桀的声音微微一顿,似乎在观察曹髦的反应。他接着补充道:“如此一来,即便诸葛诞心中有所不满,也无法再兴风作浪。而陛下您,既可迅速收回兵权,又能借此机会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,确保朝纲稳定。”
曹髦听后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深知诸葛诞对自己的忠诚,以及他在军中的威望,但眼前的局势又迫使他不得不做出抉择。他轻叹一声,目光复杂地望向窗外,那温暖的阳光似乎也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。
“范卿,朕虽知诸葛诞对朕忠心耿耿,但无奈局势所迫,只得依卿之计行事。”曹髦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与决绝,“但朕希望,此事能尽量避免流血冲突,毕竟,我大魏的栋梁之才,不宜轻易折损。”
范桀闻言,心中暗自点头,他知道曹髦虽然年轻,但性格中却有着一份难得的仁厚与大局观。他躬身行礼,声音坚定:“陛下放心,臣定当小心行事,力求以最小的代价,达到最大的效果。”
于是,一场围绕着兵权与忠诚的暗流涌动,在魏国的都城洛阳悄然展开。曹髦虽然心中充满矛盾与不舍,但为了国家的稳定与未来,他不得不选择了一条看似冷酷,实则充满无奈的道路。
王经与范桀却皆露出欣慰之色,仿佛已经看到了魏国在曹髦的领导下,逐步走向强盛的未来。三人再次围坐一起,开始详细规划起兵马调动的具体步骤与细节,整个承明殿内,再次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讨论声。
在承明殿内紧锣密鼓的讨论告一段落后,曹髦的神色变得异常凝重,他缓缓站起身,目光在王经与范桀的脸上掠过,最终定格在紧闭的殿门之上。沉默片刻后,他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,对一旁的内侍吩咐道:“速去传成济将军入宫,就说朕有要事相商。”
内侍领命而去,不久之后,成济便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承明殿。他身材魁梧,面庞刚毅,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。作为曹髦近年来亲手提拔的亲信将领,成济对曹髦忠心耿耿,且因其直率的性格和过人的武艺,在宫中颇有声望。然而,也正因如此,他往往缺乏深思熟虑,更多时候只是凭借一股子蛮劲执行曹髦的命令。
“末将成济,参见陛下!”成济单膝跪地,声音洪亮,如同雷鸣般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。
曹髦走到成济面前,亲手将他扶起,目光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感。“成济,朕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,此事关乎我大魏的安危,你务必全力以赴。”
成济闻言,胸脯一挺,眼中闪过一丝坚毅。“末将愿为陛下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曹髦点了点头,声音低沉而有力:“午后,诸葛诞将入宫觐见。你需率领一千精干侍卫,午时以后便埋伏在承明殿后面的廊下。若诸葛诞对朕的旨意无异议,自然最好;但若有任何不轨之举,你需立即率领侍卫冲上去,将其就地正法,不得有误!”
成济闻言,脸上闪过一丝惊讶,但很快便被坚定所取代。他深知自己作为武将的职责,更明白曹髦此举的深意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拱手应喏:“末将领命!”
曹髦看着成济离去的背影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深知自己这一决定或许过于残酷,但为了国家的稳定与未来,他不得不如此。他默默地祈祷着,希望诸葛诞能够识时务、顾大局,避免这场不必要的悲剧发生。
然而,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,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轻易改变。在曹髦的精心布局下,一场围绕着兵权与忠诚的较量即将在魏国的都城洛阳上演。而在这场较量中,每一个参与者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抉择。
午后,阳光斜照进承明殿,为这座宫殿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明亮。曹髦换上了一身更为轻便的常服,显得更加平易近人。他站在殿门口,不时望向远方,似乎在期待着诸葛诞的到来。
终于,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,诸葛诞的身影出现在了承明殿的门口。他身着整洁的官服,步伐稳健,脸上带着从容与自信。曹髦见状,微笑着迎了上去,两人寒暄了几句后,便一同步入大殿,开始了他们期待已久的会面。